綠色金融與ESG,以金融發展永續
看綠色商品帶動淨零轉型

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嚴峻挑戰,對全球暖化採取積極行動已然成為各國共識。
2015年聯合國發布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2016年《巴黎協定》的簽署,是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的重要里程碑。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多國承諾實現淨零排放,通過《格拉斯哥氣候公約》,要求維持巴黎協定要求把全球氣溫升高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的目標,以及逐步減少煤炭使用。

而綠色經濟崛起,促進綠色金融的誕生。在金融業的支持下,綠色金融將帶動多元產業發展綠色項目,驅動經濟社會的永續發展,為環境創造正面影響力。

綠色金融定義

什麼是綠色金融?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報導,綠色金融定義是指同時能夠滿足「環境保護」和「資本主義」的金融解決方案;聯合國環境署(UNEP)定義,只要是以「友善環境」為目標,而創建的金融商品或服務(包括貸款、債務機制、保險和投資),都可稱為綠色金融。發展綠色金融的目的,是透過個人信用貸款、企業投資、金融機構發行金融商品(例如:基金)等金融機制將資金引導至永續發展市場,鼓勵個人、企業和非營利組織採取綠色行動、投資於永續發展項目,亦即在追求利益與經濟成長的同時,減少氣候變遷帶來的負面衝擊。

綠色金融重要性
相較於石化、燃煤等高污染、高碳排的產業,金融業自身營運的直接排碳量並不高,但在環境保育上,卻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原因在於,金融業者可利用融資的影響力,擴大對能源轉型、低碳經濟、綠色消費等相關產業的投資,同時限縮放款給其他加速全球暖化、環境污染的產業。

綠色金融、ESG和SDG與永續關聯?
因應環境惡化日益嚴重,各國政府熱烈響應《巴黎協定》,積極推動綠色金融相關政策引導企業與金融業重視環境保護、強化資訊揭露與低碳商業模式,並推動研發涵蓋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議題的金融商品,以環境利益為優先考量以後,再追求個人利益,藉此達成國家經濟與商業的永續共榮。

綠色金融 SDG ESG
定義 同時能夠滿足「環境保護」和「資本主義」的金融解決方案;聯合國環境署(UNEP)定義,只要是以「友善環境」為目標,而創建的金融商品或服務(包括貸款、債務機制、保險和投資),都可稱為綠色金融。 聯合國於2015年呼籲全球發展17項永續發展目標、169項標的與230個指標。 E- Economic環境保護
S- Social社會責任
G- Governance公司治理
實踐方式 藉由企業貸款、個人投資、銀行發行金融產品(例如:債券)等機制將龐大的資金投入永續發展的項目,鼓勵個人、企業和非營利組織投資於永續發展,減少氣候帶來負面影響的活動。 這些目標將從2016年一直持續到2030年,含括環境、經濟、社會議題。各國政府、企業及個人透過投入資源、採取行動,以達成17項永續發展目標。 ESG分別解析企業的三個永續維度。依此評鑑企業永續經營及風險管控的能力,驅使企業重視永續商業政策。

表格比較綠色金融、SDG與ESG的定義與永續實踐

綠色金融行動方案 公私協力合作建構永續金融生態系

順應國際綠色趨勢,與配合政府淨零排碳、能源轉型等綠色政策,金管會於2017年推動綠色金融政策,並以「綠色金融行動方案1.0」開啟低碳永續模式的序幕。配合綠能/綠電先行之施政方向,短期目標為協助綠能業者,尤其是太陽光電與離岸風電發電業者,取得營業發展所需之相關資金。以促使金融機制可以引導各實體產業、投資人、消費者更為重視綠色永續,轉型為綠色經濟、綠色投資、綠色消費與生活,為本方案之中長期目標。

綠色金融行動方案1.0 - 鼓勵金融機構對綠能產業的投融資

綠色金融行動方案1.0 目標、方向與執案7大面向 圖 /製圖參考行政院

綠色金融行動方案1.0 目標、方向與執案7大面向 圖 /製圖參考行政院

具體推動內容含括授信、投資、資本市場籌資、人才培育、促進發展綠色金融商品或服務深化發展、資訊揭露及其他-推廣綠色永續理念等七大面向計 25 項措施。

  • 鼓勵金融機構對綠能產業辦理授信,簽署赤道原則,並鬆綁銀行授信及籌資規範,協助綠能產業取得資金
  • 發展我國綠色債券市場,引導資本市場責任投資
  • 鼓勵保險業投資我國綠能產業以及綠色債券等綠色金融商品強化培育具國際觀及執行力之綠色金融人才
  • 促進綠色金融商品及服務深化發展
  • 要求企業社會責任(CSR)報告書揭露重大ESG資訊
  • 對金融業者辦理綠色金融業務成效評鑑
  • 對投資大眾宣導綠色永續理念及綠能發展、綠色金融等知識

*赤道原則:為大型國際金融機構所採行的風險管理架構,用以決定、衡量及管理專案融資對環境與社會產生之風險,屬自願性簽署遵循之金融業準則。各金融機構得視其業務型態及規模,逐步將赤道原則精神落實於其業務中。

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 - 邁向永續金融

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執行方向與成效。
                  圖/行政院全球資訊網

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執行方向與成效。 圖/行政院全球資訊網

綠色金融行動方案1.0政策實施三年後,推出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短期目標為建立綠色及永續金融市場有效運作架構,提升永續資訊透明度,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短期推動重點在於建立永續金融涵蓋範圍、提升 ESG 資訊揭露品質、強化氣候相關資訊揭露

而中期目標為引導金融市場因應潛在風險與掌握商機,與強化金融業及金融市場競爭力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政策內容著重引導企業及投資人重視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

  • 擴大涵蓋環境、社會、公司治理(ESG)三大面向。
  • 引導金融機構對綠色及永續發展產業(例如綠色運輸、綠色建築、綠色製造、符合社會效益等)之支援。
  • 強化ESG相關資訊揭露
  • 推動ESG責任投資
  • 發展綠色債券與可持續發展債券市場
  • 引導金融業及企業重視氣候變遷風險管理

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 - 整合金融資源,支持淨零轉型

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規劃重點。圖/金管會-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  P.9

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規劃重點。 圖/金管會-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 P.9

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綠色金融發展的最新階段,政策配合政府的2050淨零排碳目標、國際淨零趨勢,深化永續發展,針對金融資源整合與淨零資訊揭露,引導金融業建立合作關係和永續共識、共享全面性資源;並透過加強規劃企業碳盤查氣候風險管理進行淨零轉型、增加碳排能力,引導金融業及企業實踐全面環境保護及社會永續的責任。

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三大核心策略為
  • 第一、協力合作深化永續發展及達成淨零目標
  • 第二、揭露碳排資訊,從投融資推動整體產業減碳
  • 第三、整合資料及數據以強化氣候韌性與因應風險之能力
綠色金融行動方案5大面向:
  • 佈局:推動金融機構瞭解其自身及投融資組合的碳排放情形、規劃中長程減碳目標及策略,並評估及辨識氣候變遷對個別金融業者及整體市場可能帶來的影響,以擬訂策略及早因應氣候相關風險
  • 資金:持續發展「永續經濟活動認定指引」,鼓勵企業據以擬訂轉型計畫,及鼓勵金融業納入投融資決策參考,並持續將資金投入綠色及永續發展領域,促進我國綠色及永續經濟活動與市場的發展。
  • 資料:透過整合及優化我國氣候變遷及ESG相關資訊與數據,以利金融機構分析運用,並讓企業、利害關係人及投資人等瞭解我國永續金融進展,推動各界對永續金融的重視與實踐。
  • 培力:推動金融機構強化訓練及培育永續金融人才,以將永續金融的理念由上而下深植於金融機構的組織與文化,並擴及至投融資對象,以影響整體產業及社會,加速我國淨零轉型的進程。
  • 生態系:推動金融機構間的合作、促進金融機構積極審視氣候變遷及ESG相關風險,及研析國際作法、推動金融科技在綠色金融的創新應用,凝聚金融機構的共識並提高誘因,以大帶小擴大並深化永續金融的影響層面,以進一步完善永續金融生態系。

綠色金融商品選擇

綠色金融商品意指,金融機構為取得資金,以協助企業和投資人淨零轉型、達成永續發展而推出的創新金融商品。綠色金融商品主要可分為:

綠色金融商品1:綠色債券(Green Bond)

根據證券櫃檯買賣中心係指,從債券募集之資金,需全用於綠色投資計畫。發行人發行債券向大眾融資,透過綠色債券進行淨零轉型達產業永續發展。

綠色金融商品2:綠色基金(ESG基金)

與一般基金無異,不過是金融機構發行的基金以ESG(環境保護、企業社會責任、公司治理)作為主題,投資人做投資決策時除了評估公司績效,還需特別檢視公司的ESG表現,是否有符合ESG篩選標準。

綠色金融商品3:綠色存款

也稱作綠色定存,指組織或企業在金融機構投入一筆定期存款,以利金融機構將資金運用於綠色產業與綠色項目發展(如:可再生能源、太陽能產業融資、離岸風電科技開發)。

綠色金融商品4:綠色產業融資

政策為了鼓勵企業與個人發展綠能產業、增加排碳能力或環保淨零轉型,政府與金融機構合作,針對綠色產業推出一系列融資專案,提供充足金融協助,以達成產業的設備更新、廠房設置與材料購買。

綠色金融商品5:綠色保險商品

早期的綠色保險是單純指企業投保環境污染責任險,如今綠色保險的範疇已擴大,根據中華民國產物保險業同業公會定義,綠色保險(Green Insurance)是指「因應綠能需求而生之新增財產、新興或變更風險,或有利發展所規劃的保險商品」。

綠色金融商品6:永續連結貸款(Sustainability-linked Loan)

永續連結貸款是近年銀行不斷成長的一項服務。銀行鼓勵企業更積極投入綠色資源,達成所承諾的「永續績效指標」,使企業ESG的績效表現與需支付利息呈正相關,來決定是否給予企業更優惠的放款利率。

綠色金融商品7:責任授信

一種金融機構對借款人進行貸款時所採取的貸款管理方式。除了基於5P授信原則做評估,還會考量企業對社會、環境永續發展的影響。通過此種方法,金融機構可更了解借款人的風險狀況,也更加注重綠色、低碳環保項目,有助推動綠色金融與綠色經濟。 現今,金融機構接續以國際準則 -「赤道原則(Equator Principles, EPs)」,進行責任授信。

綠色金融商品8:責任投資

指投資者在選擇投資標的時,綜合考慮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等因素,以期達到長期的財務收益和社會效益的平衡,目的是通過資金注入推動ESG方面的改善,實現可持續發展。 責任投資主要分為三個方面
  • 環境投資,即投資友善環境項目,例如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等
  • 社會投資,即投資於社會福利事業,例如教育、醫療等
  • 公司治理投資,即投資於具有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的企業

台新銀行在綠色金融的發展及努力

「2023年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台新金囊括3銀3銅共6大獎,包含1項亞太區銀獎、2項台灣區銀獎和3項台灣區銅獎,為本屆獲獎數第一的金融業。

「2023年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台新金囊括3銀3銅共6大獎,包含1項亞太區銀獎、2項台灣區銀獎和3項台灣區銅獎,為本屆獲獎數第一的金融業。

台新銀行跨越30周年,定調以「認真永續 綠色生活」為永續主張,發展出「氣候行動」、「金融共榮」、「永續賦能」三個永續策略主軸,積極響應SDGs,支持能源轉型、環境保育等重大政策;透過力挺綠能產業,包含再生能源、節能技術及環保產業等,將資金導向綠能科技及技術,引領企業追求低碳經濟及永續發展

2023年更有感於國際趨勢的快速改變、及對永續金融的重視,提升綠色金融準則為「永續金融政策」(資料來源:台新金控2022永續報告書 P.80)

2023年更有感於國際趨勢的快速改變、及對永續金融的重視,提升綠色金融準則為「永續金融政策」(資料來源:台新金控2022永續報告書 P.80)

台新金控了解金融業對於資金流向具有影響力,台新推動永續金融皆依據「台新金控綠色金融準則」並持續落實,2023年更有感於國際趨勢的快速改變、及對永續金融的重視,提升綠色金融準則為「永續金融政策」,納入公開承諾、關注之 ESG 議題、議合溝通與投票政策相關等面向,並參酌責任銀行原則 (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Banking, PRB)、責任投資原則 (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 PRI) 等國際永續金融倡議及遵循綠色金融相關政策及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等,以符合永續發展趨勢及提升永續實踐績效。

從綠色金融到永續金融 台新提供的綠色金融產品與服務

綠色金融商品一:責任授信

台新在永續金融的法人金融服務方面,從徵信、授信評估與審核流程,均納 入永續相關議題作為考量因子,並於徵審過程中確認是否屬於赤道原則案件, 另亦積極推動 ESG 相關產品,鼓勵企業客戶共同推動永續。

綠色金融商品二:責任投資

為促使被投資公司重視ESG的實踐,以台新及自身對於責任投資的重視, 台新金控主動依循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將ESG風險相關評分納入投資流程 作為評估標準,評估投資標的落實永續經營,對環境保護、企業社會責任以及公司治理 (ESG) 之情形,依此作出投資評估審議、核決及追蹤控管。

綠色金融商品三:綠色金融商品(ESG產品)

綠色貸款

針對購買節能交通器具,如電動(汽機)車貸款以降低碳排放。或透過數位科技提供線上個人貸款。此外,綠色抵押貸款將提供資金於獲得綠建築標章的申請者。

永續連結貸款

在永續金融授信方面,台新依循國際趨勢及政府政策積極推動,於2022年授信條件與永續指標連結之貸款占比ESG產品達2.97%。

綠色投資產品

台新提供多樣化的綠色金融商品,如:綠色基金、綠色債券、永續債券,並提供客戶具ESG投資組合與股票、國外ETF和永續型保險服務。

綠色金融商品四:專案融資

2019 年台新銀行正式簽署赤道原則加入赤道協會,對申請之授信案件,在檢核符合專案融資時,即對申請人或所規劃之專案所在地進行環境及社會風險之調查與揭露,做為評估申請案件的考量。並由法金授信管理處成立專案小組,委請外部專業機構擔任顧問進行訪談檢視。

總結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議題,台灣亦於 2023 年初正式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承諾將善盡保護地球環境之責任,推動 2050年國家達到淨零排放。為呼應世界2050淨零願景,台新金控訂定2030年達自身營運淨零排放、2050年達全面淨零排放的長程目標。

面對氣候變遷議題,沒有人是局外人,台新相信每一個人 都可以 「From Zero to Hero」 成為化解氣候危機的英雄。 台新金控將延續以客戶為中心的思想,運用創新的思維提供優質金融服務,深化永續金融及氣候議題揭露的推展與落實,成為客戶及社會大眾的永續智慧好夥伴,致力為利害關係人創造永續價值。